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青春在战疫线发光!上海医学生在宿舍变身流调

来源:上海医学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5-08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立志“救死扶伤、治病救人”,在上海疫情防控战中,一群医学青年化身“党员红”“天使白”“守护蓝”,奔波在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的第一线,用行动践行“报效祖国、服务人民”

立志“救死扶伤、治病救人”,在上海疫情防控战中,一群医学青年化身“党员红”“天使白”“守护蓝”,奔波在疫情防控和志愿服务的第一线,用行动践行“报效祖国、服务人民”使命,青春在战疫一线闪光。

变身流调“侦察兵”,宿舍是“战场”

一部电话、一台电脑、一支笔、一张纸,宿舍成为“临时流调办公室”,也成为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闫雨蒙的“战场”——3月以来,她与老师、同学一起作为流调志愿者,为申城战“疫”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宿舍空间不算宽敞,闫雨蒙和室友都是流调志愿者,有时因为负责的案例不同,为了互不打扰,两位姑娘就一个在桌前,一个在床尾拨打电话。每位流调对象的行程轨迹、生活习惯都不同,涉及的密接有多有少,遇到年龄大的老人耐心倾听、及时安抚,遇到不配合流调的对象则尽最大的努力取得信任……最复杂的案例,一个团队甚至要花上10个小时才能完成全部流调流程。

近一个月的流调志愿工作中,闫雨蒙真切感受到因为疫情防控工作的推进,流调的任务特别是在轨迹、疫苗接种、防护措施询问方面轻松了许多,但她和队友丝毫不能松懈,因为大家明白这份防疫“侦察兵”工作越是做得早、快、准,越能尽快寻找到传染源头,找出密接和次密接人群,便于后续工作开展,从而有效控制疫情传播。

在交大医学院的校园里,这样的“临时流调办公室”有很多,学生志愿者在各自的寝室开展流调工作。自3月以来,已有89名学生主动请战,参与上海多区的流调工作,以专业知识、多语种语言优势协助申城战“疫”。

黄玥发挥外语学习优势,累计完成十余例外国人的全英文流调,并参与起草和完善了针对外国人流调工作手册和流调信息采集表;范抒磊做过一名派送员的流调,在获取密接名单时遇到诸多困难,面对派送员们的焦虑和压力,她耐心联系、反复沟通,经历3个多小时终于顺利完成任务;史书晓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流调工作,收到许多流调对象的后续联络反馈。由她撰写的流调故事《星辰》,以平实的语言讴歌抗疫期间的人间真情。

这群将服务于人群健康的生力军投入一线流调,在特殊时期彰显新时代医学生的担当。

“我行,我可以!我是‘大白'战士”

非常时期,从校园到社区,医学生穿上“大白”学着前辈的样子,守护着这座城。

交大医学院21级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徐扬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,从4月24日开始为虹口社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,她的团队至今已完成16万余次的采样量。“能为居民做点事,是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。”徐扬说,2020年曾有幸在瑞金医院欢迎驰援武汉的英雄回家,师长们“不是生而英勇,只是选择无畏”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她,如今有幸接过接力棒,必全力以赴。

“如果不是我,那应该是谁?如果不是现在,那么更待何时?”从医学生到医务工作者身份的转变,这群医学青年走上社会、走进社区,这比有关战疫的书本更立体,比临床更真实,这堂独一无二的实践课,让学医的价值得到了最好的体现。

3月9日到4月30日,52个日夜,对95后外科学博士研究生潘文锋来说,是参与抗击疫情志愿服务的52天,将近500小时的志愿服务。他经历了多条志愿服务战线,从线上到线下,从社区守护员到科普宣传员,“因为淋过雨,总想为别人撑伞”,这是他服务的缘起和坚持的信念。“瞧,这孩子真年轻,也来帮忙做志愿者呀!”听到夸赞,潘文锋很自豪,“此时正是需要我们青年人出列的时刻,我们就应该站出来,服务人民,共克时艰。”

家住闵行区浦锦街道的交大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朱涵菁,因为小区被封控而不能和前辈们在医院冲锋陷阵,但这并没有阻碍她的一腔热血,她不仅在小区挑起核酸采样任务,这名95后医学生还在不经意间成了整个小区的“家庭医生”。

“3月18日第一次做核酸筛查的那晚,就开启了我的志愿服务时光。”朱涵菁当时是以小区居民的身份排队做核酸,做完核酸,她主动向采样医生请缨——“我是交大医学院的医学生,我也会核酸采样,需要我帮助的话,我可以立马就换好衣服去上岗。”一句“立马”,让大家记住了这个小姑娘。慢慢地,居民们知道了小区里有一位志愿者,是交大医学院的研究生,而且非常热心,所以有紧急情况时,居民们会第一时间在小区业主群中咨询,朱涵菁也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帮助。

文章来源:《上海医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shyx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508/1218.html



上一篇:上海:昨日本土病例出院1663例 解除集中隔离医学
下一篇:上海11日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432例、解除医学观

上海医学投稿 | 上海医学编辑部| 上海医学版面费 | 上海医学论文发表 | 上海医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9 《上海医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